近年来,原生家庭不断走进大众的认知,人们在探讨一个社会现象或者剖析个人的时候,经常会引入原生家庭,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足以可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那童年逆境中成长的儿童会对个体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本文提到的童年逆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童年遭遇严重创伤,而是指个体童年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压力。在广泛的跨物种分析中,研究者ellis确定了环境压力的两个维度:严酷性和不可预测性。严酷性是指当地环境中特定年龄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现代西方社会,社会经济地位(ses)与严酷程度有关,因为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几乎所有形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线性关系。不可预测性是指环境条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剧烈波动,代表着生活环境的稳定性,由直接影响父母或其子女的家庭生态的变化来衡量的,例如人们搬进搬出的房子,居住地的频繁变化,以及父母工作或工作状态的变化。
有关童年逆境的研究发现,在恶劣和不可预测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喜欢较小的即时奖励而不是较大的未来奖励,比如现在拿10美元,而不是明年拿20美元,而童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中成长的人更希望将利益最大化,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尽管许多心理学家将这种倾向描述为功能失调,例如追求眼前利益、冲动、延迟满足感差,但这种即时满足倾向在恶劣和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在危险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未来的奖励更加不确定,所以在这些环境中,倾向于立即奖励而不是延迟奖励实际上更具适应性。童年环境的匮乏与优渥会让不同环境中成长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通常童年资源匮乏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追求的是短时利益,环境的恶劣与生活需求的双重压力,使得贫困环境中的人群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未来,更多需求的是一种即时获得。而资源优渥环境中成长的人不必担心基本的生活需求,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能力去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生命史理论用“快生活史策略”与“慢生活史策略”来解释即时获得与延迟满足,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或较差的人倾向于避免对未来进行大量投资,并焦虑和冲动地寻求最大化即时满足感,采取的是一种“快生活史策略”,因为长期回报可能无法在资源不可靠或稀缺的环境中实现。相比之下,拥有可预测和舒适童年环境的人倾向于相信投资于未来和战略性地追求长期巨大利益的价值,采取的是“慢生活史策略”因为在可预测和可管理的环境中投资未来是值得的。
人们常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根据,当我们每天精力集中在谋生之上,便无法消耗更多的时间成本去追求不确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