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如何排解呢?会去吃很多很多好吃的,哪怕当时的你并不饥饿吗?会明明已经很饱了,却还是习惯性地暴饮暴食,停都停不下来吗?这种行为被称为情绪性进食,它是指以进食行为作为应对如焦虑、抑郁、愤怒、孤独等消极情绪的反应。这个时候,食物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理饥饿,而是成为了弥补情感需求的工具。
大量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与进食行为存在相关。在情绪诱发下,个体对饮食的感受性会增强,抑郁、焦虑和压力水平高的个体显示出更多的情绪性进食。情绪调节理论认为,饮食常常基于快乐原则,进食行为是个体用来调节日常情绪问题的策略,人们可以通过大量进食达到情感宣泄,短暂缓解消极情绪。
但是,长期情绪化进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有研究表明,处在消极情绪中的个体会倾向于摄取一些高糖、高热量的食物,长期积累,就会脂肪堆积,从而导致肥胖的发生。除此之外,长期情绪化进食,也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当我们情绪不佳时,选择暴饮暴食,已经吃撑却仍停不下来,在过量进食之后,又会觉得后悔、愧疚,甚至焦虑,重新陷入负面情绪当中,如此循环往复。
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情绪化进食呢?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更健康的方式来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比如听好听的音乐、看一些舒缓情绪的电影、到操场跑跑步、和好朋友聊聊天,找不会打扰到别人的地方大声呼喊宣泄。
其次,专注于当下自己所吃的食物和自己的身体状态,有意识地感受我们正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吃到了几分饱,避免进食当下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吃了更多的东西。
最后,所谓“眼不见为净”,不要把零食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让食物远离视线之内,这样想要暴饮暴食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手边没有食物而中止,从而转换到更加健康的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