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在下馆子之前,先点开大众点评,看一看备选饭馆的人气和评价,从而选择人气最高、评价最好的餐厅。其实每个人的口味、饮食习惯和对饭菜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那么,别人的评价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
从众,即主体因客体的影响而产生与客体一致的行为和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从众现象的作用是无所不在的。从众是人类的本能,我们之所以从众是因为别人的做法会作为我们的参考,我们把别人当作生存信息的重要来源。
参照团体一词是由心理学家希曼提出的。他认为:“由于每一个体都可以从属于若干个不同的团体,这些团体会在个体的心目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次序表。排在首位的团体就是该个体所要尽力使自己的言行与其规范相一致的团体,是个体行为处事的一种内在的中心和参照标准。他会用这种团体的规范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并纠正自己的言行。”
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情境中,我们都处在一个相似性极强又相对封闭的同辈群体中。在无形的群体压力和群体互动之下,个人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某些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事实上,恰当的从众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社会的正常运转,促进个体健康心理的养成。同时,与群体保持一致有助于维持个人与群体关系的和谐,帮助个人获得社会价值认同。以群体为参照的从众,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帮助个人更好融入群体的适应性行为。
然而,心理学家阿希的从众实验研究向我们证明了跟着大多数人做一样的事情有时虽然会成为我们的安全选项,但大众的做法有时是不正常的,甚至是错误的。从众行为在社会压力的作用下可能会演变成一种盲目的遵从。因此,我们需要群体,同时也需要自我。盲目的从众行为很容易导致“越轨的集群行为”,特别是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很容易在群体之中随大流,丧失自己人格的独特性。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意识到丧失自我的瞬间,我们可能会感到难以言喻的沮丧和失落。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融入群体的同时保留自我,而不是盲目从众呢?
一、坚守从众底线。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群体中,都应该坚守基本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要建立自己的道德底线,而不是逼迫自己跟着多数人做出相同的选择。
二、加强自我心理建设。当你在群体之中做出一些不合群的举动时,你可能会遭到他人排斥等消极的心理压力。我们应该意识到,他人的负性评价不过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表态。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目标,这是不受任何人控制和支配的,并且不受外界力量动摇,这样才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
三、学会独立思考,及时反思。虽然没有人可以做到绝对的不盲从,但是每个人的选择都应该是自身独立思考的结果。在与外部世界不断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越来越了解自我,更好地在众多信息中明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