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的我们经常很矛盾,也很迷茫,不知道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未来的自我到底都是怎么样的。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不知道前面的路通往哪里,也就是著名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其实这都是正常的,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会遭遇类似的迷茫与焦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的,大学阶段的我们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混乱的阶段。
“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且不同于他人的一个有恒定性、连续性的自我概念,通过了解自己是怎样一个多变却又不变的人,实现自我认同。我们需要认识到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不是0和1的关系,而是有以下四种状态:
(1)同一性获得:通过自我探索,获得自我同一性;
(2)同一性延缓:正在进行自我探索,未获得同一性;
(3)同一性早闭:未进行自我探索,被动接受他人给予的结果,获得同一性;
(4)同一性扩散:未进行自我探索,未获得自我同一性。
即使已经获得自我同一性的个体,很有可能会回到开始,重建自我同一性。
在这一阶段,个体要面临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我们在这一阶段需要克服混乱,一个没有建立完整自我的人,就如同晚海中失去指引的航船,摇摆没有方向,最终迷失。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帮助我们成功建立自我同一性?
一、确立明确的认知方向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我们要学会在探索中成就自我。以第三视角俯察自我,以理性对抗敏感。遇到问题进行反思,承认自己身上的缺点、不完美,尝试接纳自己,发现不足后修改弥补即可,无需自卑。同时对待自己的优势也无需自负,任何人都不是世界的中心,但我们却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前些年的路似乎都有人替我们做了决定,但人生的路很长,我们总要学会自己走路。
一方面,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觉察能力,多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整理自己的逻辑;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做小的选择开始,积累自己做决定的经验,培养信赖自己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朝着明确的方向并为之奋进,建立完整而强大的自我认同感。
二、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良好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需要一个人感受到想法被尊重,感受到自己有自主做人和内心自由的权利。换句话说,自我同一性建立混乱的朋友,需要一个不被过分的控制和否定的环境,需要不被他人的不良信念严重侵袭,也就是需要一份真诚的、安全的自我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在这份美好的关系里,则有机会再度真诚地探索自己、认识自己。建立自我同一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爱和支持会帮助我们在自由中不断探索,感受自己行为的连贯性、一致性,从而达到统一。
三、做到言行一致
言行合一,是为人的根本原则。而自我未能建立的人,对自己说的话或者做的事都缺乏清楚的判断,同时对人的优劣、好坏以及对方的目的也难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反观那些拥有完整自我的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怎么看人,很少受到他人的影响,也很少感受到认知失调带来的焦虑感。
我们可以先建立自己的内心原则,有内心统一的判别标准,不要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从众心理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选择,不要让别的声音掩盖自己内心的声音。同时更不要沉浸在和别人比较中,过度在意别人,会让自己被外界“控制”,只有卸下精神的包袱,我们才能更加专注自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回归本真,找寻自我,莫向外求。
人有两次出生,一次是肉体的出生,一次是自我的觉醒,只有实现自我的觉醒,才有了属于我们的生命,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他人和社会终究是外界,只有在自己航行的路上建立一座灯塔,时刻照耀自己的方向,我们才能有勇气面对一切的惊涛骇浪,时刻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