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学对我阴阳怪气,是不是在针对我?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今天和她聊天,她只回了我一个“嗯”,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午老师说的那句话是不是在指责我做得不好?
她说这件事的时候为什么看着我?明明这件事和我没有关系呀……
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想法?是否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当中?比如一天什么都没干,却觉得身心都很累,自己总是胡思乱想,胡乱揣测他人的想法,过度解读他人的语言等等,精神内耗就是这样产生的。精神内耗指人们在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但是由于对问题或不确定性的恐惧,因内部纠葛产生的无谓消耗,导致的一种心理主观感受。内耗的长期存在会让人感受到疲惫,但是这种疲惫并非是身体劳累所导致的,而是一种心理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心理过度损耗的一种状态。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精神内耗?
喜欢想太多,是思维反刍的副作用。思维反刍指一个人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想中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负面的想法过多会让我们始终困在问题之中,不能寻找到真正的答案。精神内耗的个体对自己极端不自信,对生活缺乏信心,生活没有规律和节奏,自我评价低,容易在内心贬低自己,习惯将目光放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上面,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同时,精神内耗者通常对自己和外界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够严于律己,做一个完美的人,并且希望外界同样给予自己理想的反馈。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容易被别人左右,习惯看到事情的负面,将不好的联想引向自身。做事情犹豫不决,不敢果断,容易把想法落到过去的不满和未来的担忧上,怕麻烦,任何事情都想找到一个最优解。
我该如何面对你,我的精神内耗?
在《保持对话》节目中,罗翔老师和余华老师对于内耗的解释直白又犀利。我们应该知道,内耗很正常,面对精神内耗,我们不用那么焦虑。
精神内耗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寻找一种出口,寻找人生的出口、寻找今天的出口、寻找一觉醒来明天的出口。困难会造成内耗,困难一直存在,内耗就一直存在,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同时,我们的内耗应当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耗会让你在危险中遇到机遇,应当用一种积极的眼光去面对。有些自我消耗能够让人进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区分哪些可耗、哪些不可耗,对于前者,我们要拿出改变的勇气,对于后者坦然放弃。我们常常会想“要是我那次准备得再好一点…”、“要是我当初没有犯那样的错误…”。人生难免有遗憾的时候,一时的反思可以推进我们进步,长久的懊悔却会让我们步履维艰。我们应当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与其沉湎于不能改变的过去,不如坦然放下。毕竟我们无法改变过往的遗憾,却能决定未来能否不留下遗憾。
其次,我们要停止自己苛求完美。《道德经》中所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圆满的事物好像有所欠缺,但是他们的作用不会衰竭。与其在渴求完美的路上让自己筋疲力尽,不如放松下来,给生活留一点缺口。保留那份缺憾,人生也许不够完美,但是却会变得更加完整。同时,停止思虑过度。常言道“有心者有所累”。人生的幸福或许就在于放空自己,不要思虑过多,也不要自寻烦恼,当我们用一颗简单的心看待世界时,我们才能在纷繁的人世间享受到岁月静好的幸福。
最后,不要活在他人眼里。叔本华说:“人性有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够快乐,就是因为太过于在乎周围人的反应。我们要明白,生活说到底是一个取悦自己的过程,我们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周围人的目光,而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学会放下对别人的关注和期待,把爱和时间留给自己。当我们学会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才能活出闪耀的人生。
让我们和内耗和解,让生活回归活力和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