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展示的是来自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的王延儒的美文作品《看不见的小孩》。从一件小事,让作者与心理学结缘,了解甚至爱上心理学。心理学改变了作者的思考模式,甚至改变了其未来的方向,让我们看看心理学是如何带领作者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一路成长。
看不见的小孩
殷红的丝绸,在手臂上舒展了起来,我在这一滩色泽饱满的“湖水”中看见了自己放大的瞳孔,这一眼把我拉进了思绪的最深处,恐惧、焦虑、孤独、自责的念头像一群毒蛇盘踞在我的全身。
周围很宁静,我很清楚刚刚绝不是我的念头,而是在我身旁的女孩子给我的感觉,此时此刻我比她多出一份担心,她的手臂上不断地流淌着鲜血,我多希望她的父母能注意到她的反常,而不是让她在走投无路之后选择告诉我。她被推入icu的场景在往后的日子里常常作为我一些记忆的背景板,那天我第一次听说了抑郁症,那看着手臂淌血的场景而体会到的那一种奇妙的感觉把我就此领入了心理学的世界。
我相信这个女孩只是现代社会很多有着特殊家庭和经历的孩子们的一个缩影。身受抑郁症困扰的人群日益增多,这也是我后来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后总结的。她是我的一位挚友,最终也脱离了生命危险,在得到医生的建议后,父母开始重视了她的情况。积极配合她的治疗。结局是圆满的,但我在欣然接受结局的同时还怀着一丝愤怒和遗憾交杂的情绪,因为事情发生后给她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是确实存在的,情绪之初我将导火索定位在父母的教育方式的问题,归咎于父母对她的忽视和态度的强硬,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我有幸在图书馆的藏书中认识了有关于精神分析心理创伤的理论,这个想法开始生根发芽,我意识到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不仅是教育方式的问题,心理创伤遗留的过程中,父母的关系等家庭关系和社会因素也对创伤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我所了解的她的世界里,她在满足父母的期望和满足同学之间无理的要求只为获得所谓的“友谊”和“认可”的同时,她压抑着自己内心的需求,而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衡。也从认识到这一点后,我觉得患有抑郁症和为身边患有抑郁症而担心的人们的内心都藏着一个十分善良和心思细腻的小孩子。此时我已升入高二年级,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时常会拿出一些课余时间独处进行思考这类问题和社会现象,可以说接触了关于人的心理的知识后,我对世界和抑郁症患者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见解,当时,短视频在兴起时,我会刷到关于家长教育孩子或孩子冲动轻生的视频,在思考之余,当我再打开视频的评论区,我是十分恼火和无奈的,一行一行以己度人的言语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网络背后的丑恶,可以说当时年少轻狂,怀揣胸怀大志,恨不得给中国14亿都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让所有人都看到她(她)们内心的脆弱和所遭遇的经历,而不是说着:现在的小孩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点苦都吃不了,内心真是脆弱和敏感等等言语。这个想法一直导致我后来用极端的两极化看待世界和人性。
后来,思想的重大转变是在高三毕业季,当时也没有了课业压力,我终于可以将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心理学,我学会挑选书籍,从因商业追捧而热的《墨菲定律》到深入心理学原理的《梦的解析》以及各种著名的心理学家手记。当我深入了解后,我也意识到,之前我的想法还是比较狭隘和不全面的。比如当我接触了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我就不再是那个因为网上言论而大动肝火,责任扩散和去个性化等理论又将我的思想领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其实具体地说是:心理学将我的思想、世界观和人性观都带进了一个广袤的天地。现在我则是站在理解的角度看待人和事,我的朋友说我是对什么都怜悯,我不确定他这样说对不对,但有一句俗话可以体现一部分思想: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当我再回想当时的情境和言论,我则可能考虑的是:这位网友在现实时不时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发言权被剥夺,又或者是他是不是也经历了什么糟糕的事让他变成如今这样。我时常会为自己有今天的觉悟和想法而感慨,我觉得这对我而言是一件好事,我可以不再为那么多的事情而困扰,因为不管多么糟糕的事情我总有办法找到它的积极面,这或许是后来学习了认知心理学的功劳。
时至今日,有种奇妙的感觉萦绕在心里,因为阴差阳错的进入了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可是却将我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心理学的学习和思考中,身边的朋友和老师经常问我,你不将专业成绩提升上去将来怎么找工作或以后会不会后悔等话题,说实话,这种念头是存在过的,在我拿起心理学书籍时我会闪过这种念头,但沉浸在其中时,它早已抛入九霄云外,如果人生的目标被定格在工作和金钱上,我觉得是我的一种悲哀,我想投入自己热爱的学科,我想弄清人心因本能的影响所能发展的方向,我更想能快乐、积极的享受当下的生活。当然,人总归于要在社会上立足,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所以我诞生了转专业的念头并付诸于行动。
作为心委,我曾被辅导员问道:给别人做心理疏导或听别人倾诉他们的负面情绪是多么难受的事,为什么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当时我的回答很简单:也许这就是我的生活和我该有的责任。过后我也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我当时的回答也符合了我现在的想法,倒也不说伟大,我想引用一句话更加贴合我的心境,“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我希望的是能和他(她)们携手一起治愈自己,一起健康的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种种,也不为别的,就像这段时间也有在大大小小的事上帮助过别人,在倾诉和疏导过后得到肯定后,我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所做的是有意义的。这也就够了。
从定格在我脑海深处的那一眼景象起,再到踏入心理学领域中的跌跌撞撞和成长,有了许多感触和自己的思考,一生尚远,只敢说我的青春仿佛就与心理学有着某些羁绊,让我如此魂牵梦萦,让我沉醉于此,让我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