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晚上的十点半,我依然在电脑上敲着字,因为明天就是交这篇文章的最后期限了。没错,从得知要写这篇推文开始,我的拖延便也开始,整整一个星期,我一个字都没有憋出来。不知道打开这篇文章的你是否和我一样——“白天游门窜四方,晚上熬夜补裤裆”,开个玩笑,因为这句话我从小听到大,每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带着无限的愧疚、懊悔、烦躁以及“下次一定”的决心...择日不如撞日,那我们就在现在,聊聊“拖延”吧。
其实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拖延症”这个词最早并不是心理学领域中的,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英文翻译过来并没有“症”的意思。但是通过互联网的大量传播,人们的热议,慢慢地人们把“拖延症”当真了。它变成了一种症状,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百度上对它的定义都是一个医疗名词。“拖延症怎么治”、“拖延症的危害”、“拖延症如何毁掉你的人生”...“拖延症”逐渐变成了一个人们无法接受以及特别排斥的东西。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可能“拖延症”本来就不是一种病。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分每秒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说到就能立马做到,每日的任务都能按时做完,晚上躺在床上感叹“啊,我真棒,今日任务达成!”。我承认会有,但一定是少数。大部分的我们都一样,赶在deadline前完成任务,只要那边不催,我就不交。有想过为什么嘛?或许是因为你天生就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你需要一个比他人更长的时间来“慢工出细活”;或许“拖延症”是你的一种保护机制,因为这样说明你本身是有能力完成的,只是你一直拖着不想完成而已;又或许真的是你的时间不够用,每天任务繁重,不得不拖到最后做呢?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可能“拖延症”本来就不是一种病。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分每秒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说到就能立马做到,每日的任务都能按时做完,晚上躺在床上感叹“啊,我真棒,今日任务达成!”。我承认会有,但一定是少数。大部分的我们都一样,赶在deadline前完成任务,只要那边不催,我就不交。有想过为什么嘛?或许是因为你天生就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你需要一个比他人更长的时间来“慢工出细活”;或许“拖延症”是你的一种保护机制,因为这样说明你本身是有能力完成的,只是你一直拖着不想完成而已;又或许真的是你的时间不够用,每天任务繁重,不得不拖到最后做呢?
前两天也看过溪子老师的一个关于拖延症的视频,里面谈到了两个具体的解决方法,如果你愿意的话,请试一次:
1. 小步子原则 不要妄想自己可以突然间逆天改命,任何宏大的改变都需要迈出第一小步,把最终的目标细化成可以当下执行的行动。例如你的目标是今晚去操场跑两圈,你需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把自己的屁股从凳子上挪开。
2. 注重习惯而不是注重结果 目标是考研成功,这就是注重结果,目标变成每天背专业课5-6小时,并把它培养成习惯,那最终考研成功的目标也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最后,关于我是如何摆脱“拖延症”困扰的,我确实也想过去尝试一些方法,但是后来一想,好像也没那个必要了,因为在收作业时,我一定会写完。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的文章终于在半夜12点写完,明天可以准时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