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第十六届心理健康宣传月主题活动“我的战‘疫’故事”心理美文大赛与心理摄影大赛已落下帷幕。近期我们会在山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众号平台展示16篇美文大赛以及16篇摄影大赛的优秀作品。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来自文学院丁鎔利同学的美文作品《宜静候佳音》,让我们跟随她一起来抚触为疫情良性发展修筑丰碑的英雄魂灵。
气温骤降,到乍暖还寒的时候了。雨入夜即来,下一整宿,天光散尽后便走,雨水留下的痕迹在阴天里风干,整个过程缓慢又隐秘,像某种仪式。觉得可以摸清楚规律时,雨又变了脾气,白日里来得愈勤,接连不断般,伴着雷声,轰隆隆一阵,整个天边就都变得白茫茫的了。
布谷鸟开始叫,像有好消息。
我们透过窗户,看见雨打落的香樟树叶和不知品种的细小花瓣,被定格在行人渐多的路上,开始不着痕迹地进行向春泥的转变。青草和土壤的气息仿若实质,裹挟着清明的春意,要逐步开展滋润一切的工作了。
气温回升,阳光普照,城市在这样的雨中和短暂的雨后是不急不缓的,秩序像齿轮一样平稳运行。城市的声音回归了——汽车声率先实现“自由”,疾驰而过的车辆带着仿佛“劫后余生”的畅快,我开始感受到切实的欢欣。
门窗俱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电视机的嘈杂声都从窗户里流泻出来,和黄昏后出来散步的人们的交谈声相应和,孩子又出现在广场,世界就这样脱离了荒芜。
但我们又难以庆祝的心情迎接封锁的终结,因为有的人已经逝去而不再归来,因为这个世界和曾经的明明很像却又大相径庭——只是一艘率先漂泊的船,率先登上焦土,但放眼望去,洪水还在肆意蔓延——以几欲吞噬一切的无情姿态。
黑暗尚在未知处涌动,离开了的人满是不舍,活着的人总需要做点什么。我们于是更努力地生活——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一定要对得起他们生前的挂念才好。
4月4日清明。0点过后,一切app页面骤然转灰,当所有的颜色都变成黑白的,我们反而得以更好地分辨出,是谁给我们点亮了希望,给我们以微弱又坚定的斑斓色彩。
上午10点,人们低头,沉默,带着无法言说的沉重与悲恸,在鸣笛声中无言肃穆,三分钟在时钟上走得好慢,世界仿佛被按下暂停键,一瞬间就安静下来。下半旗寄托哀思,这是一个国家对逝者最高的尊重和礼遇,也是对渐行渐远者最深沉的悼念,目的不是悲戚,而是庄重地说再见,庄重地说怀念。
爸爸在买菜回来的途中停下来,很认真地低头,像和马路上的肃穆的鸣笛声融为一体般,在街头静静伫立,口罩下的脸庞好像没有表情,但那双眼分外明亮,恍若已在三分钟内完成了对过去那几个月的回溯,所以这才晃神这才满目敬畏。
路两旁的香樟在风中轻轻摇晃摆动,天光早已散尽了,阳光透过枝叶洒下一地碎铜钱,街道上静穆的人群沐浴在其下,恍若有所可朝拜。
历史会记住今天,就像这个世界永远都不会忘记伟大的人。
我们且回头,看历史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刻——
2020年4月3日,世界确诊人数超过100万,整个世界天翻地覆,谁也没有想过2020年,我们进入了一个会被人类写入历史的节点。到现在为止,我们似乎还什么都没有做,这一年就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
4月2日,90万 ,世界专家表示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应付的病毒。
3月31日,80万,意大利全境降下半旗。
3月28日,60万,圣彼得大教堂下着雨,年迈的教皇走在空荡荡的梵蒂冈,为全人类祈祷。
3月26 日,50万,整个世界停摆了,动物们重新出现在街头,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丝理应如此的荒诞。
3月21日,30万,各国在为是否放弃治疗老人而争论。
3月18日,20万,不久之前还在狂欢的人们意识到不对劲了。
3月6日,10万,我们全国新增病例99例,首次降至两位数。所有人欢欣雀跃,我们本以为这是胜利前的号角。
2月12日,5万,那是至暗时刻,北京落下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也是一滴泪。火神山雷神山建立起来了,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仍然在闪烁。
1月24日,100例,那是武汉“封城”的第二天,也是春节的前一天。那一天晚上人们都在担忧和喜悦之中庆祝这个特别的年。而这个时候,全国的医疗队已经登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
1月19日,50例,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见证历史。
......
社区被封伊始,父亲就开始了“预言”。他说,这不过是四五天的事。两天后又说,这恐怕还得要几个星期。一周过后,他又开始更换论调,信誓旦旦地说最多也就再需要两个月。2月很快过去,3月接踵而至,我们还是没有人知道这要持续多久,封闭何时解除,年前约的朋友和聚会还能否兑现,只知道,这比最初设想的要长。
全家人第一次守着时间看新闻联播,关注每天发生的时事热点,大家的感觉仿佛和父亲的预言一样,在两个极端里摆动,好像下一秒就会有人来通知我们疫情结束了,像每次停电来电后都会有一个人率先喊出“来电了”来欢快地通知所有人,又可能持续上数月之久,半年之内仍难解决困境。
我们关注和疫情相关的一切,有时会突然失去对权力的信任,气愤难当,有时则信心满载,感动地掉下泪来。这种矛盾均匀地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也许就在今天或明天、上午或下午、上一秒或下一秒,集中地铺展开来。
神奇的是,在全国封锁的形势下,大家都还没有失去可贵的幽默感——这也许是第一批率先在疫区消失的情绪,可愤怒和绝望后,幽默“卷土重来”,带着中华民族骨血里特有的乐观主义精神,重新在全国民众身边站稳脚跟。没有病人的家里,常常是有笑声的,笑声仿佛不自主地放大,笑点也因为疫情有所降低,常常只是一句经久不用的方言或一个老笑话大家就能表现出快乐。这很好,我们总是需要善于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灾难的。
我们开始消磨时间,做一切能够调动全家人一起动手的事情,比如下象棋、打牌、玩桌游,还有制作食物——我们把食物变成由原料开始的加工。我们延伸动手自制的范围,馒头,包子,饺子,面条,有人和面,有人擀皮,有人计算蒸煮的时间,我们食欲澎湃。
与此同时,我们的体重开始以历史最高的速度增长。我在洗脸时发现了身体的变化,两手过了颚骨,往下,没有斜着抵达下巴,而是遇上了圆弧的曲线,改变了路线。
我的手又回去,感受丰腴的脸颊。我又在小腹、大腿甚至手指,都发现了滋长的脂肪。可减肥的斗志在每一天的午饭开始前又消逝殆尽了。
我愈发怀念声音,匆匆的脚步声,孩童欢笑奔跑,父母在其身后呼喊着,鸟鸣声纷繁复杂,但仍悦耳,汽车驶过,尘土略略喧嚣着——这都是我所渴盼的。
我想念某些味道,校门口的淮南牛肉汤,常吃的千里香馄饨,安庆蒸包里最爱的粉丝馅,最爱的奶茶也在我“疫情结束后先大吃一顿再减肥”的列表里。
令我倍感愉悦的是,一切都在倒计时——
“病床前在倒计时,开门商店在倒计时,路上的卡车和天上的飞机在倒计时,安静的城市和未知地隔离在倒计时。自由和生命一个倒计时,孤独和死亡一个倒计时。我们的赤身要被倒挂在哪个钟上。秒针移动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靠近耳边。震耳欲聋。”
我始终相信胜利女神会对我们有所眷顾,中国用前几个月的生死鏖战换来了四月的局势向好,中国人民又一次以空前的执行力和民族信仰力使疫情终于出现拐点——于是中国成为了在这片裹挟全球的黑暗潮水中,最先昂起头颅大口呼吸空气的国家。
于是我们也开始有余力对曾给予我们帮助的国家表达诚挚谢意,对陷入困境的国家伸出援手。在回赠日本的物资箱上,我们写下了: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在援助韩国的物资箱上,我们写下了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名句: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在援助意大利的物资箱上,我们写下了古罗马哲学家的名句:我们同是一片海洋的浪花;同一棵树的叶子,同一个花园的花朵......洪水面前,我们总需要一起登上方舟,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太久。
人们在路上奔忙行进,像奔赴死亡一样奔赴新生。网络让复工和网课成为可能,一切都在逐渐回复正轨走向最初的起点,但我们其实也没有办法想象疫情的突然结束,没有准备的骤然开始。那恐怕会让我们手足无措,陷入无头绪的困境。所以需要开始培育耐心了,用以支持疫情尽快结束的喜悦之情的伸张,我们不会过早说出希望,可我们早已经感受到脚踏实地的满足。
我们低下头,可再次抚触为疫情良性发展修筑丰碑的英雄魂灵,他们伴随着黑暗远去了,可天空在这之后,也要亮起来了。今天之后的每一天,都宜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