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不说话要比学会怎么说困难得多。不说话是最上乘的。国学大师曾仕强说过,我们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嘴巴最拼命,说话吃饭都靠它,但它位阶最低。
很多时候,能说会道往往被视为一种出众的能力,似乎这样的人总是更受欢迎,在各种场合中高谈阔论的人往往也更有存在感。但是海明威曾说过一句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一位老师曾经也对我们说“学会不说话要比学会怎么说困难得多。”纪伯伦也说过“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喧哗,而我们的灵魂深处永远是沉默的”。控制语言,是一种智慧。
在佛门里,师傅一般都会告诫刚出家的弟子,出家人头几年要少说话,保持内心寂静。此是谓“止语”,就是强行训练自己控制语言的能力,每天晚上入睡前你反省一下今天说了哪些话,哪些话合适,哪些话不合适。止语的目的,并非是表面上看来的避免言多必失,担心泄露内心的秘密,担心得罪别人,实际上是为了训练自己的心,训练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明白。闭嘴不说,并不是因为懦弱和无能,而是一种修养和智慧。
对不明事理的人,不说,是为了减少伤害和争执。历史上有一个“三季人”的典故,有个人和子贡争论一年到底有四个季节还是三个季节,两个人争论了一上午,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孔子回来了,看见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就问之缘由。孔子了解后和那人说,一年确实有三个季节,随后那人满意地走了。子贡不明白了,问孔子为何这么说。孔子说,那人是蚂蚱化成的人形,生在春天,长在夏天,死于秋天,一年就经历三个季度,你再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何必与他争论呢。面对和自己思想格格不入的人,说得越多越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你对着夏天的虫子谈冬季冰雪,不是自讨没趣吗。
令别人难堪的话,不说。常言道“不在麻子面前说核桃”。人都有自尊心,当面揭人短是不可以的。关系再好,有些话也不能张口就来。说话要考虑别人的感受,碰到别人的短处,要巧妙地避开,不要让对方难堪,加深内心的痛点。这时候,学会不说话也是一种善良和慈悲。
百口莫辩时,不说。大多数人在被人误解时,都急于为自己辩护,这是常人自我防护意识的表现。世界上有大智大勇之人,往往遇事不惊慌,即便受到无端的诽谤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人胸怀博大,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有深厚的修养。人只要行得正站得稳,嘴上不说,心里也是明白的。
说,是一种表明。不说,是一种聪明,是让事实说话,是让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