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作者因为好友的链接,没抵抗住诱惑,也去亲自体验了一把某多多“天天领现金”活动,通过分享链接、好友助力、游戏任务,48小时内拆开的红包总额达到100元以上即可提现,否则金额作废。作者经过30小时的不懈努力,不断签到、拼单、任务、群发、邀请,终于领到了某多多的100元红包,可谓历经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第一步
朋友分享的某多多链接,“是朋友就帮我砍一刀!这对我真的很重要”、“不好意思打扰啦,帮我点一下就好”,一贯人畜无害的某多多文案风格。
第二步
当你点进去助力后,会出现一个幸运转盘邀请你一起参与,然后就以很“轻松”的态势“意外”地中了特等奖,紧接着一个大红包,直接抵扣领现金(或者免单)百分之九十的进度,这个突如其来的大便宜让你觉得天上掉馅饼这件事不再是梦。
第三步
当你通过各种简单任务把砍价进度条直接拉到98%时,唯一的上升空间就成了好友分享,即便是脸皮薄的你,也会忍不住想去“下不为例”地去分享凑进度。当你分享了几个亲近朋友却还是不达标时,系统会“善解人意”地给你推荐给力好友,分享给他们即会加速助力。
第四步
逐渐你会发现越到后来进度条增长越缓慢,就在转了一大圈快要放弃的时候,某多多又会出现新一阶段的浏览、游戏、vip、购物等加速进度的活动,包括已成功的用户评价,这其中也不乏你的好友,这些信息的摄入会大大增强你的信心和信任,让你产生一种“别人可以我也行”的信念,享受着坐在家里耍手机也能轻松赚钱的乐趣。
最后
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领现金(或免单)成功时,某多多平台会当即兑现承诺,平台好感度直线上升,开始关注平台的其他活动,接着你的“成功”事迹又会“勉励”更多的好友……
某多多的设计很艺术,假设有两种砍价机制的设计
方案a:现金(折扣商品)价值100元,每次分享成功后获得25元,分享四次后即可兑换价值100元的奖励;
方案b:现金(折扣商品)价值100元,但通过抽奖或红包等积累初始值80元,每次分享成功后获得5元,同样也是分享四次后兑换成功。
哪一种方案对用户更具体验感和诱惑力?
显然是方案b更胜一筹,某多多就完美地实践了后者,唤起消费者的兴奋感,这种兴奋是非理性的。
为什么方案b可以让某多多脱颖而出?
半坡效应
半坡效应实质是在激励过程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脆弱的活跃区域。
某多多则直接将用户的初始值设定在60到80不等,直接跨过了目标100元的“半坡阶段”,提高了用户完成的信念和坚持的意志。
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要用尽最大的力气,一圈一圈转动,努力不会白费,飞轮转得越来越快,需要的力气也就越来越小。当达到一个很高的速度时,飞轮就会具有很高的能量,维持高速的运转。
推广经营中的飞轮效应主要为了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某多多通过一系列的“免单”活动和百亿补贴的优惠,很短时间内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在这些用户体验过程中,对平台的信任度逐渐增高,使得某多多这个大飞轮开始维持高速的转动。
相比收获的快乐,人们更排斥失去的痛苦
其实方案a和b实质上是一样的,但b的优势就在于已经让用户率先体验了拥有80的快感,在此基础上,利用个体对失去的排斥和占小便宜的心理,会促使用户继续分享,完成兑换。当进度条快要接近满分的状态时,某多多再做了提高难度的设计,将每分享一次的额度调至0.01元,不变的奖励额度让用户可以计算出完成进度还需要再分享的次数,这样就会展示给用户胜利的希望。
另一种情况是,即便知道还需要分享的次数较时,用户仍会考虑到已经花费的大把时间和精力,多数会硬着头皮继续完成下去,及时止损的想法往往被“这时候停下来,刚刚的努力不就白费吗?”的念头打压下去,从而继续分享直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