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一词最早在日本出现,后来流传到中国,现在网络上对“佛系”的描述中,理想的佛系状态大概是:无欲无求,不争不抢,从容淡定,顺其自然。仿佛是一种已经经历过人间的沧海桑田后达到的一种升华状态。但是各位真的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口口声声标榜自己的佛系青年们,你们是真的不焦虑、不追求了吗?
以下几点如果你中了,那你可能是“伪佛系”:
• 想树立无牵无挂的佛系形象,但还是会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 表面标榜自己没有追求,不主动争取,但实际上却在暗戳戳地努力
• 你很“佛系”,希望身处的环境也是“佛系”的,如果看到别人在拼命,会产生焦虑感。
• 偶尔会有想要奋斗的想法出现,但又被自己的“佛系”压制了下去,最后演变成“算了吧”。
……
很多时候会有我们的内心状态是“想做什么都做不了的状态”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觉得凭自己的能力改变不了现有处境的情况”,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出现时,你想要去做些什么贡献,但其实你很多时候什么都改变不了,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添乱成了唯一的贡献,最后变成了无欲无求的佛系青年。
心理学上将这称为无力感。工作能力下降、懒惰、消极被动、焦躁不安、筋疲力尽、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等,这些都是无力感的症状。
为什么年轻人要假装“佛系”,假装无欲无求?
1、融入集体
为了使自己更低调更顺利地融入群体,人们会装作不争不抢,无欲无求的样子。有人还会刻意表现得很颓废,以此来降低自己在大众视线内的竞争力,增加自己的亲民性,但是会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暗暗努力。
2、逃避压力
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以消极的态度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因此提前投降,放弃反抗。这其实是对现实的激烈竞争、对各种社会压力、未来焦虑的一种逃避。
3、自我欺骗
当出现不好的结果时,如果将原因归结于未曾好好努力,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低下,个体抱有一丝的侥幸心理,麻痹自己,从而保持住自己的“佛系幸福感”,大有一副掩耳盗铃的意味。
其实,压抑与否认欲望并不会使欲望消失。对欲望的压抑和否认,是“伪佛系青年”身上最常见的两种心理防御机制。它们能起到减轻暂时焦虑的作用,但总有一些时候,这些欲望还是会探出头来,让人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痛苦。
朋友圈有文章称,“佛系90后”真的是消极一代,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热血,哈佛心理学学者刘轩对此持截然相反的态度。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在“佛系90后”看似冷酷、无所谓的外表下面,藏着一颗无比炙热、活跃的心。
有人认为“佛系青年”代表了一种消极人格,但很多意见更倾向于使用心理学里的“思维”来分析。思维可以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固定式的人碍于面子,不愿改变;而成长型的人,知道人生碰到阻碍与失败是必然的,虽然痛苦,但这就是成长啊。
“佛系青年”有一大标志是不争不抢。刘轩觉得,“90后”群体更重视有意义的精神生活,而他们认为在职场与他人争斗,是精神层面无意义的消耗。“90后正在‘进化中’,一些人开始寻找自己的生活答案。”刘轩发现,很多年轻的精神领袖慢慢冒出来,他们所推崇的生活并不是“与世无争”,不是“拼死拼活”,而是“努力就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一些摆脱“伪佛系”的小tips:
1、保持做计划,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2、多锻炼、多运动、要学会提炼自己
3、坚持阅读,学习做读书笔记
4、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坚持下去
5. 坚持早起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