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1954年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他认为人们具有评估自身能力和观点的需求或驱力。当情境中缺乏客观标准时,人们会与相似他人进行比较,以满足自我评估的需求。通俗来讲,每个人都有对自己进行评价的心理需要。当身处复杂的社会之中时,我们常常会与其他跟我们相似的人进行比较来满足这种需要。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学业方面的比较频率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而学业成绩则是评价我们的主要标准,因此最受关注。
在过去,我们与他人的比较都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但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融媒体时代的来临,每时每刻我们都能看到比我们更加成功、更加优秀的人,认识到这个世界远比我们目光所及之处要精彩得多。与此同时,社会比较也从现实生活中逐渐渗透到网络环境中,而且如洪水般的网络信息所带来的社会比较的影响远比现实生活要大得多。尤其在向上的社会比较中,我们的自我评价会有更为明显地降低。因为向上的社会比较关注的是比我们自己更强的人,所以得到的信息大部分是负面的,容易使我们对自己做出不准确的自我评价,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自卑心理。
有研究表明,自卑心理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那是因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以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或本专业成功人士为榜样,但往往又很容易在向上的比较中感受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产生挫败感,较多否认自己,看不到自身的优点,从而变得自卑,失去自信心,然后一步一步地深陷比较的囹圄之中。换言之,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频繁地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时,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产生与真实情况有所偏差的过低的自我评价,从而使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阴影之下,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但有一点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向上的社会比较可能导致压力过大、否定自我,但也可能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向下的社会比较可能会提升我们的自信心,也可能使我们松懈。不一样的比较方式得到的结果并不绝对,所以我们要根据情境学会变通,灵活运用比较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此外,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将自我评价的聚光灯照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总以他人为参照让自己一直活在阴影之中。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解开比较的枷锁,拥抱真实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festinger, l.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1954, 7: 117-140.
[2] 韩丕国. 大学生自卑心理:基于社会比较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12): 122-124.
[3] 刘丽红. 上行社会比较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内外倾性的作用[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6): 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