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第十六届心理健康宣传月主题活动“我的战‘疫’故事”心理美文大赛与心理摄影大赛已落下帷幕。近期我们会在山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众号平台展示16篇美文大赛以及16篇摄影大赛的优秀作品。
今天为大家展示的是来自文学院韩昆瑜同学的美文作品,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穿越汹涌的抗疫浪潮,冲破寂静的黑夜,迎接黎明的到来,伸手触碰那一抹初升的滚烫。
触 摸 那 种 滚 烫
当黑夜阻止了清晨的到来,黯淡停留在时间的港湾;当豺狼袭击了良善的绵羊,忧怖笼罩着柔软的灵魂;当大火燃烧着时代的一角,烈焰灼伤了安详的姿态。在这个凛冬,恢弘又莫测的时代以冷峻的姿态交付于我们一张考卷,灼手又厚重。
人们还沉浸在幸福祥和的海洋,翘首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谁曾想,一场病毒疯狂肆虐,显露出狰狞狡猾的面孔,散发着裹挟生命的气息,他将魔爪伸向了大地,与人们进行残忍的周旋,无情地吞噬着一切。
倏尔之间,原本应该色彩斑斓的日子就这样变成了黑白默片,欢声笑语被土掩埋,回荡的只有哽咽与啜泣。
在这场可怕的对峙中,残酷的敌手似乎低估了人的力量,它企图碾压生命,制造悲剧,却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中华儿女内心深处潜藏的道德责任和爱国情怀。
中华儿女在暗夜中哭泣后相拥,受挫后奋起,终于绾接成一股浩荡的力量,与敌手进行强韧的抗拒,消解着背负的所有不幸,迸发出耀眼而灿然的火花,让世人惊叹。
在这场汹涌的抗“疫”浪潮中,喷薄出一些或惊人或迷人或感人的力量。在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面前,祖国怀着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无比关切,彰显出来强大的应对能力和治理效能,世所罕见,此为惊人之处。
还有鞠躬尽瘁,博爱奉献,稳定“军心”的钟南山;奔于前线,雷厉风行,医者仁心的李兰娟;勇敢面对,顽强斗争,乐观开朗的李文亮……这些医者迷人而伟大。
王卫国三代人的接力,传递的是医术,也是爱国情怀,他们是一大批主动请缨的医护工作者的缩影;火神山、雷神山十日落成,是建筑工人削发上阵,争分夺秒的成果;还有一群群志愿者驰援武汉……感人之处自不必言说。
疫情带给我们短暂的黯淡,但这些惊人、迷人、感人的光芒却交相辉映,终于将阴霾驱散。这是华夏儿女心中无法抹煞的伟大,是浩荡洪流中无法淹没的存在。
值得庆幸的是,我也可以触摸得到这种滚烫。在我的家乡,文水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成学华,护士刘月云,李凤娇放下家中老小,不畏艰险,主动请缨,逆行出征,奔赴疫情防控战场,在方舱医院用精湛的医术、极致的精力、赤诚的仁心托起生的希望,书写着非凡的奇迹。
当她们平安凯旋之时,警车开道,群众呼喊着“欢迎英雄回家”,我站在人群中,沐浴在三位巾帼勇士的光芒之下,感受到一种温暖甚至热烈,我想这大概就是道德的引领作用吧。
刘月云出征前的话让我泪目:“疫情面前,医务人员就是战士,既然报名参战就要尽心竭力,配合当地的救治团队,多救护一名患者,多挽救一个生命。我对父母只能说一声,原谅你们的女儿,愿多保重!”
在大家和小家之间,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和人民,这份赤子之心给予我们奔腾的动力,也给予我们灵魂的琼浆,推动我们走向道德的高地。
看到这三位女战士的荣光,我的思绪飘到了17年前,在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的舅舅作为医生勇担重任,救治患者。外公外婆虽然心中时时刻刻牵挂和担忧,但一如既往地支持舅舅。那时的我还小,但我隐隐约约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现在看来,舅舅与今日的成学华三人形成了远距离的呼应,同样的被病毒侵扰,同样的负重逆行,同样的碧血丹衷,同样的情感内核——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爱。
这份情结很耀眼,舍己为人的确需要勇气;这份情结其实也很平凡,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本就应该和衷共济。
这次病毒来袭之前我生了重病,等我从昏迷中醒来,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盯着患病人数直线上涨,看着很多同胞离我们远去,听着逝者亲友的嚎啕大哭,我心痛如刀割,野蛮的病毒吞噬着无辜的生命,还略带狡猾的藏匿。
幸好有祖国护佑我们,有医生坚守一线,有无数人携手同行,才让疫情重灾区的人们感受到如冬日阳光一般的温暖,让中华儿女感觉到如同背倚牢固之墙般的安心,让全世界惊叹于如同风吹电闪般急迅的救治速度!
鲁迅《热风》里曾说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
这与我们今天涌现出来的那些可爱的人儿莫名的契合,他们的确如萤火,但聚起来就成燎原之势,燃烧了疾患,照亮了神州大地。
对于我们青年而言,更应该在这个熔炉里锻造自己。24岁的甘如意骑行四天三夜,赶回武汉一线,支撑她的是医者的信仰。用生命拯救生命的战士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辞别人世,但从真正意义上说,他如天上的星星,一直闪烁,从未离开我们。
回想起冯秀军教授说过:“其实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是责任,是担当,让他们在一边恐慌、一边勇敢中破茧成蝶,淬炼成钢”。
的确,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与困难的拉扯中,在布满荆棘的艰难中实现的,其中势必是深厚的情结,强烈的使命感在推动。
危难之际,我们青年可奔赴一线,疗治患者,用双手和仁心实现自己的价值;可做一名做志愿者,极尽所能,用责任和担当书写自己的青春;也可在家中努力学习,用奋发和拼搏打造自己的名片
假若我们每个人都变成浪花,海水会因此变得汹涌澎湃,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演绎着无与伦比的精彩。
除此之外,最触动我的该是生命体验了吧。短短几个月,很多生命之花凋谢在病毒的手中,还有很多人挣扎于病痛的折磨之中。这场全人类的灾难重新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审视和珍视。
不管我们在生命中存在多少失意,蕴藏多少悲壮,都要热烈地活着。不管我们如何跋涉于逆境,踉跄于人间,都不要逃遁。我们要将目光定格在更宏大的命题上,不要囿于情绪和精神的牢笼。因为在生死安危面前,一切的苦难都不足称道。
其实面对生存困境,无论是群体内部的相互扶持,还是个体自身的坚韧伫立,都是源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而这份沉淀在灵魂深处的本能赋予了人们辽阔的爱的疆域。
约翰·肖尔斯说过:“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突如其来的恶魔举着剑深深地刺痛了我们,但鲜艳的血总会生长出绝美的花,我们更加明晰地触摸到那些炽热的道义、浓烈的情怀和滚烫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