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囤积”,大家都知道,家里攒了很多平常根本用不到的东西,想要扔掉的时候又害怕有朝一日它能派上用场,于是最后还是舍不得丢掉,但其实绝大部分时间你都意识不到这些东西的存在。我们很多人都多多少少有过囤积行为,而如果这种行为已经达到了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可能就是“囤积障碍”的受害者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舍不得扔东西”这件事逐渐演变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形式:很多人在自己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都保存了大量的数据,可有些数据资料几乎是无用的,于是久而久之,设备内存爆满,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删掉,不肯删掉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总觉得自己有一天还会用得到,这种现象就是数字囤积(digital hoarding),它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数字囤积是指数字文件的积累致使个体降低目标检索能力,最终导致个体的压力和混乱,它强调数字文件的繁杂和累积对个体工作生活的影响。产生数字囤积的类别也有很多:从浏览器书签、过多的桌面图标、照片视频、旧文件,到堆积如山的电子邮件、app……
数字囤积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人没有组织文件的习惯,或者不擅于组织文件,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整理文件上;有些人认为,囤积的数据所包含的意义、带来的回忆等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也就是说,这些内容对于喜欢囤积的人来说是有价值或情感价值的;另一方面,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使每个人都更容易接触到大量不同形式的数据,因此数据积累的速度也随之变得更快。
与普通物品的囤积行为相同的是,如果数字囤积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也会使人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而且数字囤积行为对于我们实际生活的影响也很大,在过多的文件中寻找特定的文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进而很可能加剧了我们的焦虑情绪,而且这种杂乱无章的焦虑感也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数字囤积行为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首先,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数字囤积者往往无法根据文件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二,影响个体社会交往。数字囤积者表现出对存储文件的深深依恋,通过数字文件安抚对过去事情消逝和遗忘的恐惧。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莉斯·西伦斯和她的同事们发现,数字囤积会让人在心理和情感上感到痛苦。在2018年的研究中,西伦斯和其他研究人员调查了45名成年人的数码囤积习惯,他们发现电子邮件、照片和工作文件的失控累积,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以及明显的焦虑情绪。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一天我们可能不需要再为存储空间的不足而担忧,但无论是现实物品还是数字文件,养成时刻整理归纳的习惯,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