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但是却突然被指责了?对方确信你在做伤害她的事情,而你却对此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感受可能不是错的,你确实没有做错什么,是对方在努力的缓解自己负面的情绪。
通常,情感健康的人产生的感觉是基于现实的。例如,舍友经常晚归,你会感觉到担忧和关心;老师因为课时作业表扬你,你会感觉到开心。然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当他们的感觉与现实不符时,他们会下意识的修改现实以匹配自己的感受。
这就像是小时候玩儿过的“鬼抓人”的游戏,一群孩子中一个当“鬼”,其他人当“人”,游戏开始后,“人”四处逃窜,“鬼”去抓自己的目标,拍对方一下,被拍到的人就变成了“鬼”,继续去抓别人,而原先的“鬼”,则变成了普通的“人”。
有些人因为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不够完美,他们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是“鬼”。他们觉得其他人都想从自己身边逃离,留下自己去面对孤独和无法忍受的痛苦。所以他们只能当做“鬼”去抓“人”,然后让别人当“鬼”,来应对自己空虚的内心。这种情况就叫做“投射”。
投射是一种通过指责的方式,将自己身上不好的特性或感受转移到他人身上,从而否定自身缺点的方法。投射就好像是拿着一面镜子凝视自己,你觉得自己看上去很丑,就把镜子转过去。这样镜子里难看的脸就属于别人了。
除了应对自己的空虚和不自信之外,投射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保护自己。就像《绿野仙踪》中的魔术师一样,他们生活在无尽的恐惧之中,害怕他人解开重重帘幕,发现他们隐藏起来的真面目。他们将负面特性和感受投射给你,阻止你看破真相,也可以将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经营的完美形象上去。
因此,当你发现有人在和你玩儿“鬼抓人”的游戏时,你需要明白自己并非真的如同他的指责一样,是一个不好的人。你需要用礼貌的方式,拒绝当“鬼”。
首先不要认为对方的行为是冲着你来的,不要认为自己有错。要搞清楚“触发”和“导致”的差别,你可能有一些言行触发了他人的指责行为,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导致了这种行为。其次,你要阐明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被你这样说我感觉到很不理解,我觉得我没有像你说的那么想。设置好自己的个人界限,个人界限事实上只跟自己有关,你可能没有办法让自己不和这个人接触,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和这个人接触的时间。同时,自信清晰的申明你的需求,例如“我希望你之后不希望我自己出去玩儿的时候,可以直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