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即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只有打开才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最近两年盲盒在中国突然爆火,火到博物院文创推出挖宝盲盒、书店推出图书盲盒、小杂货店推出餐具盲盒等等,我们身边也不乏朋友热衷于购买盲盒。总而言之,“盲盒经济”以其独特性极速席卷了整个市场。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热衷于开盲盒呢,购买盲盒时,我们到底在买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能有这么四种原因:
1、强化机制
买盲盒时即使买到的并不是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但也能有所收获。而当获得最喜欢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有一种意外之喜的感受。如果你买到了喜欢的物品,拆盲盒和快乐就会形成一种联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为了获得这种快乐,我们就会继续购买盲盒,而如果继续抽到喜欢的物品,这种联结就得到了强化,我们会更加热衷于购买盲盒,简单来说,我们在花钱买快乐。
2、集邮心理
从小时候吃干脆面收集卡片,我们就开始热爱收集行为。为了一张英雄卡吃遍小卖部的干脆面,为了一张邮票跑遍邮局,放到现在是为了一张小卡买很多张专辑,为了一个玩具买很多盲盒。在不断购买、收集的过程中,我们从中获得的个人满足感是盲盒消费的动力之一。市场营销学教授russell w.belk指出,除了提供安全感,收集东西为个体的自我定义提供了一个方法。换句话说,通过收集盲盒,消费者可以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掌控感。
3、社交价值
盲盒在年轻人中盛行,因此也逐渐带有社交性质,成为连接情感的社交兴趣点。盲盒爱好者之间形成一种精神上的联系,他们会聚在一起讨论又出了什么新款、自己抽中了什么或者进行交易,由此认识到具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获得社交上的满足感。
4、不可预知性体验
我想几乎没有人会拒绝抽奖。生活中有人买彩票一掷千金,游戏中有人疯狂氪金抽卡,奖品带来的快乐和抽奖这种神秘又不可预知的方式让我们无比上瘾。有研究指出在审美体验、象征消费、社交体验和不可预知性四个维度上,不可预知性体验对顾客欣喜的影响最大,也就是说,正是盲盒带来的不可预知性体验给了我们很大的欣喜感,让我们不自觉地为这种感受买单。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心理被商家狠狠地拿捏了?不过也不要紧,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单纯的爱好,适当地满足一下自己的需要,但并不会为了盲盒做出一些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或是造成严重后果,那就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我们也没办法完全抑制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