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莱莉,一个11岁的小女孩。故事的开始是莱莉全家搬迁至旧金山,她要准备适应新的环境;但就在此时,莱莉脑中控制欢乐与忧伤的两位脑内大臣“乐乐”与“忧忧”迷失在茫茫脑海中,大脑总部只剩下掌管愤怒、害怕与厌恶的三位干部,导致本来乐观的莱莉变成愤世嫉俗的少女,乐乐与忧忧须尽快在复杂的脑世界回到大脑总部,让莱莉重拾原本快乐正常的情绪。
“乐乐”和“忧忧”是怎么做的呢?请去电影中一探究竟吧!
“冰棒”是莱莉小时候想象中的朋友,他像是一只混合了猫、大象、海豚特征的粉红色毛公仔。更特别的是,他的身体是由棉花糖做的,而且当他哭的时候,掉出来的并非眼泪,而是五彩缤纷的糖果。
“乐乐”与“忧忧”在长期记忆区见到了冰棒,他们一起踏上了回到大脑总部的旅程。但是,在途经想象之地时,冰棒的火箭车被记忆清洁工推下深渊,他伤心欲绝,乐乐想方设法让他开心,却毫无效果。忧忧则是静静地坐在冰棒旁边,静静地安抚他,冰棒哭过之后,和他们继续冒险。
为什么“乐乐”没能使冰棒快乐起来,而“忧忧”却做到了呢?这就回到了我们的标题,“同情”与“共情”。
而在影片中“乐乐”做了什么呢?它首先安慰鼓励了冰棒:“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会有办法的”。然后试图转移冰棒的注意力——“谁最怕痒了,挠痒怪来了”。最后,给冰棒设置新目标——“玩个有趣的游戏,你指出火车站在哪里,然后我们一起走过去,很有趣对吧?” 但是,所有这些并没起到作用,冰棒依然沉浸在难过的情绪中。
这时,“忧忧”走了过来,它做的是,首先,承认事实。她说:“我很抱歉他们拿走了你的火箭,他们拿走了你最爱的东西,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其次,倾听与回应。冰棒难过地说:“这是我和莱莉之间最后的信物”。忧忧回应道:“你和莱莉一定有过很棒的冒险”。最后,肢体接触。影片中,忧忧边伸出手放在冰棒大腿上,边说:“是的,是的”。冰棒在大哭之后,很快恢复了“正常”。
乐乐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同情”:我看到你很难过,我希望提供帮助,希望你能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而忧忧则体现出了“共情”:我看到你很难过,我试图去体会你的感受,并且,我会一直陪着你。共情总是比同情更容易让人接受,在我们表达情绪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指望对方给我们提供解决办法,更希望有个人能够陪着我们,能够理解我们的感受。
小伙伴们,学到了吗?在生活中,如果更多的时候你试着去“共情”,而不是“同情”,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