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喜欢的人向自己表白时,不是感到高兴,而是心虚地退缩、拒绝,认为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爱,觉得对方喜欢的自己是虚假的自己,自己远远没有对方以为的那样好,对方看到真实的自己肯定会失望,并离开自己,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对方为自己付出那么多;在学习中,即使取得了很多成就,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却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而不是个人能力,认为自己是个骗子和冒充者,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成就,而时刻担心自己被“揭穿”。
不是你一个人在经历这种自我怀疑,这其实叫做“冒名顶替综合征”,又称为“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它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是一种很多人都可能经历的心理状态,它是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成就,但是其本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经常会出现在高成就人群中,甚至爱因斯坦也曾这样怀疑过自己。
“冒名顶替者综合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完美主义:认为自己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为自己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
2.精神内耗:在脑海中会经常与他人进行无意义的比较。
3.自责:会经常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认为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
4.低自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质疑,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很蠢;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暴露在他人面前。
我们要如何才能停止这种自我怀疑呢?
1.避免比较:人们总是习惯看到他人的成功,却忽略他人成功背后的失败和挫折,总是将他人的成功与自己的失败相比较,这种对比竞争的心态会使我们陷入无止境的精神内耗。海明威说过,“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他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节奏,专注于自己当下的任务,活在当下,不忧虑未来,不执着过去,有利于帮助我们克服“冒名顶替者综合征”。
2.记录成功:做一份成就清单,并列出自己为了完成任务所做出的努力和自己的宝贵特质。比如:自己在图书馆学习了两个月,翻阅了很多文献和书籍,终于完成了一篇导师满意的论文,是自己的踏实努力,认真坚持帮助自己获得了这项成就。给自己建立一套正面反馈系统,用记录成就的方式,让自己重新沐浴在肯定和鼓励之中,让正面的情绪滋养自己,重新建立起自我价值感。还可以学着和亲人朋友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且在获得赞美和鼓励时,尝试接受而不是反驳,进而相信自己值得这份美好。
3.正确认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价都是不客观的,“冒名顶替者综合征”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消极,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联系爱自己的人,并且不会随意评判自己的人,让他们去陪伴自己,向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让他们对自己做公正客观的评价,并且相信他们。同时尝试内化自己的成就,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反驳消极想法,不评判自己,不给自己下定义,明白自己的存在价值取决于自己,而不是他人的评价。